最新消息NEWS
子宮頸糜爛會變癌?
除了常見的會陰搔癢、陰道感染外,「子宮頸糜爛」、「子宮頸發炎」也是許多女性的難言之隱。
「有子宮頸糜爛的婦女太多了,特別是剛生完小孩的媽媽們常有的困擾,」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。
子宮頸糜爛從字面上看來很可怕,但其實只是指稱子宮頸外觀看起來紅腫不平的樣子,如果沒有不適的症狀,並不需要特別治療;並且,糜爛與子宮頸癌無關,更不會增加罹癌的機率,無需多慮,台北馬偕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震宇表示。
但郭安妮也提醒,子宮頸癌前病變也可能呈現類似的糜爛現象,因此醫生會建議子宮頸糜爛的患者做個抹片檢查,排除癌前病變的可能。
「糜爛這個詞是從英文erosion翻譯而來,」陳震宇說,多數的子宮頸糜爛只是單純的子宮頸口外翻,不需治療;但若是因病菌感染出現不適,如分泌物變多、變色、出現異味、性行為後出血等,就需要進一部檢查和治療。
子宮頸在靠近子宮處是由柱狀上皮細胞組成,外觀較為粗糙,呈現鮮紅色;靠近陰道部份則是由鱗狀上皮細胞組成,外表較為光滑,呈粉紅色。
一旦因懷孕,或吃避孕藥影響了荷爾蒙變化,就可能讓子宮頸口外翻,靠近子宮的柱狀細胞跑到子宮頸表面,讓原先應該是平滑、粉紅的子宮頸看起來有些破皮、粗糙。
郭安妮解釋,這類型的子宮頸糜爛因為沒有症狀,因此多半在婦科內診時被醫生發現,其實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一段時間過後,就會自行痊癒。
然而子宮頸頻繁的感染才是女性朋友需加以注意的狀況,因為不治療還可能影響受孕。
就像外陰部與陰道感染,子宮頸也可能受細菌、黴菌、滴蟲、病毒影響,出現發炎不適,如分泌物變色與變多、有異味、搔癢感、性行為時疼痛或性行為後出血。
如分泌物呈黃綠色、有異味,較像是細菌感染;若分泌物是白色乳酪狀,可能是黴菌感染;若是滴蟲引起,子宮頸會有點狀如草莓的出血,分泌物在顯微鏡下會看到鞭毛蟲。
不管是哪一種感染,依症狀可能需要服藥、塗藥或使用塞劑,大約1~2週療程就能痊癒。若是滴蟲感染,多半是由性行為互相傳染所致,需要與伴侶一同接受治療。